天津商业大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图书 TUC-FIU合作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授学位仪式 学生参加“SIFE世界杯”国际商业挑战赛

  天津商业大学的发展历程

  天津商业大学的前身是天津商学院,始建于1980年,原隶属国家商业部门,现由天津市领导和管理,是一所以商学为主干,管、经、工、法、文、理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近三十年来,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从建校初期到八十年代末的起步成长期,学校围绕商业办教育,办好教育促商业,构建了服务商业的基本学科专业体系;二是从九十年代初到二十世纪末的快速发展期,学校走开放式办学之路,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迅速扩大,大学学科布局已经形成;三是新世纪以来的水平提升期,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学科强校、特色兴校,以2006年在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得优秀和2007年更名大学成功为标志,进入了全面建设高水平商业大学的新阶段。

  天津商业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质量第一,强化内涵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商学体系,形成围绕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优势。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诚信做人与创新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立足天津,面向全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设多科性、特色鲜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商业大学。

  作为大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是她存在于现代社会的价值与作用,而作为一所隶属地方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实现这种价值、发挥这种作用最重要的在于科学确定学校定位、全力建设优势学科和精心打造特色专业,在经济建设中找到位置,在社会发展中作好服务,在服务中作贡献,在贡献中求发展。长期以来,天津商业大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审视区域学科专业布局的差异性要求,基于多年以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积淀,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特色见长之路。

  一、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科学确定学校定位。

  一所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天津商业大学的发展尤其如此。作为一所财经类学校,其学科都属于应用型学科,所以它的发展与地方经济更加密不可分。学校建校于改革开放之初,每一次的思想解放所引发的进一步改革开放,都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2006年中央对天津滨海新区的战略部署,更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学校科学分析所面临的形势和严峻挑战,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正确把握学校定位,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全面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学校制定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学科建设差异性优势、依据学校自身的历史和传统、遵循不同类型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与规律的发展战略,逐步探索并走出一条紧密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打造特色与优势学科的独特发展道路。

  首先,学校根据中央对天津的定位,确定了围绕服务业发展学科建设的发展战略。从世界经验和天津本身的发展看,滨海新区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制造业等大项目来提高经济总量,更要依靠研发、金融、物流、销售、中介、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来提高经济品质和主导经济发展。发达的服务业是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对于繁荣经济、增强财力、富裕群众、聚集资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天津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任务,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资源优势,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这是学校进行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根据区域高校学科发展布局,发挥学科建设差异性优势进行学科建设。天津商业大学的前身是天津商学院,始建于1980年,是一所经、管、工、法、文、理兼有的多科性大学。进入新世纪,学校获得了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在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更名为天津商业大学。作为多年的商业部部属院校,天津商业大学在学科设置上具有鲜明的商学特色。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天津,面向行业,辐射全国”,不断完善现代商学体系,已经形成了服务于现代商业的传统优势,所设学科基本覆盖现代商贸流通业涉及的各个学科领域,学科专业结构与天津城市现代商业和滨海新区物流中心发展的功能定位相吻合。这是学校进行学科建设不同于其他高校的差异性优势。

  再其次,依据学校自身的历史和传统,逐步明确了学科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学校学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商学——现代商学——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现代商学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现代服务业是学科建设所应服务的中心。为此,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力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资源配置,以重点学科创品牌把学校做强,实施重点发展战略。现在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应用学科专业群,并具有了服务于现代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的特色学科优势。

  最后,遵循不同类型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现代服务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强调紧密围绕现代服务业进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同时,特别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制定了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把握差异性优势,全力建设强势学科。

  经过多年建设,学校现有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制冷及低温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等4个天津市重点学科,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制冷及低温工程实验室两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创新与评价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国际教育政策研究所被认定为天津市教育部门国际教育政策研究基地。

  1.注重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并将此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要求。

  学校坚持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制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围绕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要求,论证确定各学科的研究方向并保持相对稳定。在现代商业和服务业的研究上,努力凸显特色,发展优势。

  产业经济学学科围绕着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与发展、政府管理与公共财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金融制度与金融发展等主要研究方向上,研究成果显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以制冷及低温工程为核心,在物流冷链技术及装备、食品速冻技术、血浆贮存装备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国内外冻结冷藏领域有较大影响,部分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该学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速冻技术的研究,属于现代服务业物流体系的高端部分。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乳制品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在农产品加工及贮存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已在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安全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形成技术研发服务优势,现正配合天津物流中心建设在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品质控制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工商管理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4个,主要是:管理创新与评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旅游发展战略管理。该学科紧密围绕天津市及各区县商业及服务业发展需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法学学科突出现代服务业的法律支撑研究,承担了天津市、国家教育部门、国家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如承担了天津市教育部门专项课题——“天津国际化旅游发展的法治保障研究”、“低温物流中关键技术的法律调控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研究”、“滨海新区失地农民利益保护”、“滨海新区水权问题研究”等项目,直接解决现代服务业中的法律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致力于物流优化与配送技术、物流检测与识别技术、网络平台与数据挖掘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

  2.围绕学科研究方向,建设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学术团队建设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关键,一流的人才队伍是建设一流学科、出一流科研成果、培养一流人才、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根本。学校按照重点学科优先进、缺编学科积极进、储备学科选择进的总体要求,围绕学科研究方向,组建队伍,优化结构,不断提高水平。

  2002年初,学校制定和实施了“每年投入一千万,引进百余名专业人才,滚动实施三年”的“千百人才工程”方案;2004年制定和实施了海归博士归国服务计划,并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努力改善教学科研工作条件,为副教授以上教学科研人员建研究室、配学术秘书、发放购车补贴等。筑巢引凤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也吸引了许多高层次人才来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目前学校8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近二百人,具有高级专业职务的400余人,教授120余人,为学科建设上水平、上层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打造良好的实验技术平台,努力满足学科创新团队的需要。实验技术平台是学科建设上台阶、出成果的基础,学校以满足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前提,本着整合、共管、开放和共享的原则,加强实验室建设。通过重点投资建设,实验条件显著改善,为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近几年,学校通过天津市重点投资和财政部门“共建”投资,共获得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建设投资14150万元,校重点学科建设特别是三个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研究条件显著改善。应用经济学学科拥有经济学基础实验室5个(实验室面积3100平方米),万元以上仪器设备91台(件),仪器设备值1105万元,图书资料室有相关中外文藏书27万册,期刊450种,并有相关的中外文数据库10个。近年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研究设备和装置投资达4000多万元,该学科实验条件和测试手段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有实验室用房12000平方米,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天津市奶业研究开发平台,同时还建设了生物基础实验中心等4个专业实验室,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3400万元,已经拥有1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214台/套,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26台/套,仪器设备水平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4.加强学科管理机制建设,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将完善管理机制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不断加大机制建设的力度。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重点学科的遴选和重点扶持上,以学校学科定位、社会需求为指向,对制约或影响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突破束缚,采取非常规的措施予以解决;在教师科研的支持上,以学科研究方向为指向,对高水平成果予以重点奖励,鼓励教师瞄准学科研究方向,出高水平的系列成果。

  5.坚持在服务中作贡献,在贡献中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学科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其中“863”项目3项,国家项目45项,省部级项目123项;出版学术专著66部;获得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3235篇,其中被SCI等检索收录108篇;获得省部级奖项37项。在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同时,学校积极面向商贸流通业开展了服务品质、商业企业、低温物流、食品安全、酒店旅游、商业地产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学校还先后举办了“服务管理国际论坛”、“中法现代服务业国际论坛”、“当代中国新话语”等国际学术会议。近3年来,学校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学科优势为依托,先后研制开发了我国首台SJ20血浆速冻机及血浆冰温料理台,获得8项专利,提高了血液制品质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主研制的SUN系列电阻焊微机控制器的系列产品,被一汽、丰田、春兰集团、LG集团等知名企业广泛应用,填补了国内高端电阻焊机的空白;研制的数控背封多功能包装机,出口近10个国家和地区,为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